描述
精益管理与现场改善
精益管理的定义及由来
精益生产的生产组织方式称准时生产。精益生产的生产管理方式称精益管理。其功能是保障全员积极参与改善,增加改善量、持续性。途径为改变员工的行为习惯,保障全员积极参与改善。最终目的达到简单、快速、持续提高效率、品质,缩短交货期,减少浪费。

精益管理由最初的在生产系统的管理实践成功,已经逐步延伸到企业的各项管理业务,也由最初的具体业务管理方法,上升为战略管理理念。它能够通过提高顾客满意度、降低成本、提高质量、加快流程速度和改善资本投入,使股东价值实现最大化。
精益管理的内涵
精益管理要求企业的各项活动都必须运用“精益思维”。“精益思维”的核心就是以最小资源投入,包括人力、设备、资金、材料、时间和空间,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,为顾客提供新产品和及时的服务。
精益管理的目标可以概括为:企业在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与服务的同时,把浪费降到最低程度。企业生产活动中的浪费现象很多,常见的有:错误--提供有缺陷的产品或不满意的服务;积压--因无需求造成的积压和多余的库存;过度加工--实际上不需要的加工和程序;多余搬运--不必要的物品移动;等候 -因生产活动的上游不能按时交货或提供服务而等候;多余的运动--人员在工作中不必要的动作;提供顾客并不需要的服务和产品。努力消除这些浪费现象是精益管理的最重要的内容。
 精益管理的改善方向
对企业来说,精益不是一个具体的结果,而是企业持续走向更高管理境界,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过程。精益管理应该能够覆盖更多的领域,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更多效果。从管理和改善的本质出发,精益管理的对象应该包括企业精益的全部,综合起来:一个是针对经营资源的改善,另一个是针对经营结果的改善,再一个是针对经营流程的改善。

一、针对企业经营资源进行改善。企业经营资源主要是指人、财、物(厂房、设备、工具、能源等)。在这方面,精益管理的重点就是要提升资源效率或提升单位资源产出能力水平。比如,人均产值、人均利润、资产回报率、资金周转率、单位面积产出、单位机台产出、每度电产出、每吨水产出等都是精益管理需要着力提升的对象。除了这些传统意义上的资源之外,还有技术(含发明专利及工艺窍门等)、品牌、客户等也是日益重要的企业经营资源,如何提升新技术贡献值、专利转化率、品牌宣传产出水平、客户资源转化率等都是精益管理重要的改善对象。

二、针对企业经营结果进行改善。根据经验,生产部门成为背负所有管理责任的主体,而其他部门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向,工作上可以少负责任甚至不负责任。正确的做法是学会精益管理,要把各部门员工组织起来,持续开展旨在改善这些经营目标和结果的活动。

三、针对企业经营流程进行改善。关于流程改善,有专家把企业内流程分为“关键流程”(研发、销售和生产为关键流程)和“辅助流程”(人事、行政和财务等为辅助流程)两大类进行认知,然后分析流程的问题,并重新构建流程。流程再造听起来美好,但却无法获得成功,原因在于其不能或不愿跳出组织职能(部门)看流程,也不能或不愿跳出组织职能(部门)改良流程,其结果是各部门再造适合自己部门的流程,恶化部门间的协调与配合。因此,一定要从战略高度认知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数个跨组织流程,一是“基于市场需求的产品化或商品化流程(规划、研发和设计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)”;二是“基于客户订单的实物流和信息流管理流程(订单的计划、调度和快速交付)”;三是“基于企业经营战略的人力资源发展流程(新员工进得来,留得住;老员工有能力,上得去或走得了)”。流程周期越短,耗费资源越少,经营效率越高。
现场改善及其基本方法
现场改善就是对工作场所的所有要索进行改良和优化,以提高效率、质量及降低成本的活动。
进行现场改善的基木方法:
• 发现问题:通过各种途径去发现工作中、生产中存在的各种浪费、不合理的地方;
• 调查分析:收集与问题有关的资料,进行分析,以求找到根本原因并确定目标;
• 改善构想:分析之后通过讨论、思考等得到初步的改善对策;
• 方案实施:将构想付诸于实践,进行实际操作;
• 结果反馈:方案实施后确认效果,进行评价,判断是否达到顶期目标;
• 标准化:建立标准,维持改善成果,将其纳入日常管理 。
天博体育通过行动改善助理组织提升经营管理水平
描述